一、产业链结构分析
毫米波雷达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
-
上游
- 核心组件:包括射频前端(MMIC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FPGA)、高频PCB板、微控制器(MCU)等。
- 现状:国内上游核心部件(如MMIC芯片)仍高度依赖进口,英飞凌、NXP、意法半导体等国际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产企业如加特兰微、矽典微等已实现部分技术突破,但尚未大规模量产。
- 成本占比:上游元器件占硬件总成本超50%,其中MMIC芯片占50%,高频PCB板占20%。
-
中游
- 模块及整机生产:国内企业包括德赛西威、华域汽车等,处于快速追赶阶段;国际头部厂商包括博世、大陆汽车等,占据全球53%市场份额。
- 技术趋势:CMOS工艺逐步取代SiGe技术,推动雷达小型化和集成化。
-
下游
- 应用领域:汽车领域占比80%(如ADAS、自动驾驶),其次是智能交通、安防、工业测量、无人机等。
- 市场需求:L3及以上自动驾驶需搭载1-3个毫米波雷达,推动车载市场高速增长。
二、核心概念股梳理
1. 上游材料及元器件企业
- 通富微电: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布局雷达芯片封装环节。
- 亨通光电:涉及高频PCB板及通信模块,支撑雷达信号传输。
- 中兴通讯:提供毫米波通信技术支持,覆盖智能交通及车联网领域。
2. 中游模块及整机厂商
- 威孚高科:深耕汽车核心零部件,布局毫米波雷达模块研发。
- 华阳集团:汽车电子领域龙头,推动雷达与智能座舱融合。
- 晋拓股份: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供应商,切入雷达结构件赛道。
3. 下游应用端企业
- 千方科技: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毫米波雷达用于车路协同系统。
- 海康威视:安防监控领域龙头,拓展工业测量及无人机雷达应用。
- 索菱股份:车载CID系统企业,推动ADAS功能集成。
三、市场空间及发展趋势
-
市场规模
- 全球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预计2027年达86.7亿美元(CAGR 16.4%);中国市场规模2025年有望突破30亿美元。
- 非车载领域(工业、安防等)增速显著,复合增长率超20%。
-
技术驱动
- 国产替代加速:政策支持下,国内企业在MMIC芯片、高频PCB板等环节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 4D成像雷达:高分辨率、多目标探测能力推动L4自动驾驶落地。
-
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博世、大陆汽车等)仍主导车载市场,但国产厂商凭借本地化服务和成本优势快速渗透。
- 产业链整合趋势明显,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扩大技术及产能优势。
四、风险提示
- 技术壁垒:上游芯片设计及制造仍受制于国际专利限制。
- 应用场景拓展:非车载领域商业化进度低于预期可能影响短期业绩。
- 市场竞争:激光雷达技术迭代对毫米波雷达市场份额构成潜在威胁。
(注:以上分析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