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摩根士丹利《人形机器人 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报告,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百强企业分为 “大脑”“身体”“集成商” 三大板块,主要分布于中美两国。以下为分类名单整理:

一、“大脑” 板块(22 家)

 

聚焦半导体、AI 模型及仿真软件,赋予机器人智能核心。

 

  • 美国:英伟达、微软、谷歌、Meta、Arm、新思科技、凯登思等 19 家企业主导生成式 AI 模型与算力芯片。
  • 中国:百度(基础模型)、地平线(视觉芯片)、台积电(芯片制造,中国台湾)。

二、“身体” 板块(64 家)

 

提供传感器、执行器、电池等硬件组件。

 

  • 中国(24 家)
    • 关键零部件: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电池);绿的谐波、双环传动(减速器);柯力传感、速腾聚创(传感器);汇川技术、雷赛智能、中大力德(电机 / 驱动器);拓普集团、三花智控(车身 / 线控);兆威机电(微型驱动);韦尔股份(模拟芯片);旭升集团(铝合金部件)。
    • 其他领域:鸿海集团(富士康,多样化自动化)、北特科技(传动部件)、金力永磁(磁性材料)、恒立液压(行星滚柱丝杠)等。
  • 其他国家:日本索尼(传感器)、韩国三星(电池)、德国博世(执行器)等。

三、“集成商” 板块(22 家)

 

开发完整人形机器人,涵盖车企、科技公司等。

 

  • 中国(10 家)
    • 汽车 / 科技:比亚迪、小鹏汽车、广汽集团、小米、美的(库卡)。
    • 互联网 / 机器人:优必选(全球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腾讯、阿里巴巴、埃斯顿自动化、鸿海集团(富士康)。
  • 美国:特斯拉、苹果、亚马逊、波士顿动力(现代旗下)。
  • 其他国家:日本丰田、软银,韩国 Rainbow Robotics 等。

四、中国企业亮点

 

  • 区域集中:长三角(宁波、苏州)、珠三角(深圳、广州)为核心集聚区。深圳 7 家企业上榜(比亚迪、腾讯、优必选、汇川技术、雷赛智能、兆威机电、速腾聚创),南山、北仑等地形成产业集群。
  • 全产业链覆盖:从芯片制造(台积电)、传感器(速腾聚创)到整机集成(优必选),国产化率超 90%。

五、全球竞争格局

 

  • 中美主导:美国在 “大脑” 板块占 70% 份额,中国在 “身体” 和 “集成商” 板块分别占 45% 和 50%。
  • 技术协同:中国硬件优势与美国软件优势互补,但操作系统、核心算法仍需突破。

 

如需更详细名单或企业分类,可进一步参考报告原文。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和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