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芯片产业链结构
1. 基础层(芯片设计与制造)
- AI芯片/GPU:寒武纪、海光信息、景嘉微等企业聚焦AI训练与推理芯片研发,直接受益于大模型算力需求爆发。
- 存储芯片:DRAM和NAND Flash价格分化,部分型号跌幅收窄,模组价格企稳,兆易创新、长江存储等厂商加速国产替代。
- 晶圆代工与封测: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扩产计划落地,华为昇腾与沐曦等国产芯片企业完成DeepSeek适配,推动国产硬件生态闭环。
2. 技术层(核心技术与生态支持)
- 算力优化与开源工具:华为昇腾自研推理加速引擎,提升国产芯片部署效率;DeepSeek开源通信库DeepEP和计算工具DeepGEMM,助力低精度算力跃升。
- 芯片设计服务:芯原股份等企业提供IP授权与定制化设计,支撑AI芯片快速迭代。
3. 应用层(终端场景落地)
- 智能汽车与物联网: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的车规级芯片渗透率提升;美格智能布局高算力AI模组,推动端云协同。
- 消费电子与工业控制:瑞芯微、全志科技等企业芯片应用于智能家电、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响应“人工智能+”政策导向。
二、核心概念股及逻辑
1. 龙头标的
- 寒武纪(688256.SH):国内AI芯片标杆,云端训练芯片思元系列市占率持续提升,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超120%。
- 中芯国际(00981.HK):半导体制造龙头,28nm以下先进制程产能占比突破40%,受益于AI芯片代工需求增长。
- 拓维信息(002261.SZ):华为昇腾生态核心伙伴,参与多个AI算力中心建设,总市值超500亿元。
2. 高弹性标的
- 翱捷科技(688220.SH):科创板芯片设计黑马,2024年营收同比增2384%,股价月内涨幅达30%。
- 芯原股份(688521.SH):芯片IP授权龙头,深度参与AI芯片设计,单周涨幅超27%。
3. 国产替代先锋
- 海光信息(688041.SH):DCU产品对标英伟达A100,2024年国产服务器市场份额提升至18%。
- 兆易创新(603986.SH):NOR Flash全球市占率第三,车规级存储芯片加速放量。
三、风险提示
- 技术迭代风险:AI芯片技术路线快速变化,若企业研发进度滞后,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流失。
- 供给端压力:半导体行业库存周转天数维持高位,存储芯片价格波动或影响短期业绩。
- 市场炒作风险:部分概念股涨幅过快(如美格智能月内涨超90%),但合作细节未充分披露,存在估值泡沫。
附:产业链近期动向
- 政策支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人工智能+”行动,芯片产业获税收优惠与研发补贴。
- 资金流向:北向资金加仓寒武纪、中芯国际,机构减持部分科创板高估值芯片股。
(注:以上分析综合技术路径、市场表现及政策导向,需结合实时动态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