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1. 背景与地位
    • 控股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央企),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 上市时间​:2010年8月27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是汉中市首家A股上市公司。
    • 业务定位​:聚焦“智能测控”领域,覆盖航空军品、传感控制、智能交通、工业软件四大板块,提供从元件级(应变计、传感器)到系统级(智能仓储、车载称重系统)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2. 技术优势
    • 应变计与传感器​:
      • 全球应变计销量第三,国内传感器市占率第一,高温应变计市占率超60%。
      • 突破15μm超精细应变片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如美国VPG、HPI)。
    • 认证壁垒​:43种传感器通过OIML认证,69种获欧美防爆认证(ATEX/FM),主导产品符合RoHS环保标准。
  3. 全球化布局
    • 拥有ZEMIC自主品牌,在70+国家注册商标,通过海外子公司(ZEMIC USA、ZEMIC Europe)和19家国际经销商辐射全球市场。

📊 ​二、近期经营与财务表现

  1. 2025年中报关键数据
    指标 2025H1 同比变化 备注
    营收 207.02亿元 ↓38.99% 行业竞争加剧,工程业务收缩
    归母净利润 9.13亿元 ↓68.33% 受重组整合费用拖累
    扣非净利润 8.55亿元 ↑1180.03% 主业盈利能力显著修复
    毛利率 8.9% 低于行业均值(军工电子约20%)
    负债率 81.95% ↑44.08个百分点 并购成飞集团致债务激增
  2. 季度改善信号
    • 2025Q2单季​:营收173.93亿元(↑5.9%),扣非净利润7.25亿元(↑1313.98%),现金流回正(Q2净流入9459万元),显示业务整合初见成效。

🚀 ​三、重大战略动作:收购成飞集团

  1. 交易进展
    • 金额​:174亿元收购成都飞机工业(集团)100%股权,2024年7月获深交所批准。
    • 意义​:切入军工整机制造领域,成飞集团为歼-20等主力战机生产商,技术壁垒与订单确定性极高。
  2. 协同效应预期
    • 技术融合​:中航电测的传感器技术可赋能战机航电系统智能化升级。
    • 市场拓展​:借助成飞渠道渗透军工高端装备市场,提升系统级解决方案占比。

⚠️ ​四、核心风险与挑战

  1. 债务压力
    • 短期债务13.31亿元,货币资金仅4.28亿元(现金短债比0.32),2026年需兑付9.17亿元债券,偿债能力承压。
  2. 整合不确定性
    • 成飞集团体量庞大,管理融合、技术协同需时间验证,可能短期拖累盈利能力。
  3. 行业竞争加剧

🔮 ​五、未来增长引擎

  1. 军工智能化
    • 成飞订单驱动航空军品放量,机载测试系统市占率有望从25%提升至30%+。
  2. 第二曲线业务
    • ZOS管理软件​:切入工业互联网赛道,赋能智能工厂建设。
    • 新能源检测设备​:受益汽车电动化趋势,智能交通营收增速预期15%+。
  3. 国际化深化
    • 依托ZEMIC品牌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对冲欧美增长放缓。

💎 ​六、投资价值评估

维度 评价
估值水平 PE-TTM 1890倍(远高于军工行业93倍),反映重组预期溢价,需业绩兑现支撑
短期机会 Q3关注成飞整合进展、军工订单落地及债务化解措施
长期逻辑 军工国产化+智能测控龙头地位,若毛利率回升至15%+则具备戴维斯双击潜力

策略建议​:

  • 高风险投资者​:现价轻仓布局,紧盯成飞整合效能及军品订单释放节奏。
  • 保守投资者​:待负债率降至70%以下或连续两季扣非净利正增长后介入。

中航电测正处于 ​​“重组阵痛期→协同增长期”​​ 的关键转折点,短期债务与整合风险不容忽视,但长期技术壁垒与军工赛道稀缺性支撑估值修复逻辑。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成飞”或“成飞集团”)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AVIC)的核心军工企业,专注于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与民机零部件制造。以下是综合公开信息的全面分析:


🏭 ​一、公司概况

  1. 背景与地位
    • 历史沿革​:创建于1958年(代号“国营132厂”),1964年建成投产,1998年组建集团公司。2025年2月通过重组成为中航电测(证券代码:302132)全资子公司。
    • 定位​:中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机零部件重要制造商,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 规模​:占地470万平方米,员工约1.5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超120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0余项。
  2. 核心业务
    • 军机领域​:唯一供应商歼-20(四代机)、歼-10(三代机)及外贸主力机型“枭龙”;累计生产歼5、歼7等系列飞机数千架。
    • 民机领域​:承担C919、ARJ21、AG600机头研制,国际民机转包交付超1万架份(如波音787方向舵、空客A320部件)。
    • 新兴方向​:无人机产业(如自贡基地)、氢能源无人机及货运空投系统(“文鳐”系统实现30小时长航时飞行)。

📊 ​二、2025年经营动态

  1. 财务表现
    • 2025H1业绩​:营收207.02亿元(同比-38.99%),归母净利润9.13亿元(同比-68.33%),主因产品交付节奏调整;Q2单季改善显著​:营收173.93亿元(环比+426%),扣非净利润7.25亿元(同比+1314%)。
    • 订单与备产​:合同负债187.2亿元(较年初+190.3%),存货301.13亿元(+25.1%),预付款项136.88亿元(+176.3%),显示新订单充沛且积极备产。
  2. 军贸与实战验证
    • 2025年5月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使用歼-10击落印度战机,实战表现提升国际订单预期。
    • 军贸出口经验超40年,覆盖中东、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

🚀 ​三、战略布局与技术突破

  1. 科技研发
    • 核心技术​:突破先进材料成型、数字化制造(“黑灯工厂”)、装配集成等关键技术,建成多层级创新平台体系。
    • 新质生产力​:推进氢能源无人机、智能货运系统,提升长航时与跨域作战能力。
  2. 产业协同
    • ​“成飞军团”生态​:整合贵飞(部件生产)、长飞(维修服务)、成飞民机(民机部件)资源,形成研发-制造-维修-军贸全链条。
    • 重组后目标​:2025年营收目标800亿元(H1完成25.88%),聚焦航空主业提升抗风险能力。

⚠️ ​四、风险与挑战

  1. 财务压力​:毛利率波动(25Q2仅8.49%)、负债率81.95%,需优化产品交付结构以改善盈利。
  2. 地缘政治风险​:军贸出口受国际关系影响,需持续拓展多元化市场。
  3. 重组整合​:成飞集团体量庞大(2023年资产1216.76亿元),与中航电测管理融合需时间验证。

💎 ​五、未来展望

  • 短期催化​:H2产品交付提速、军贸订单落地(尤其歼-10实战效应)、无人机产业基地产能释放。
  • 长期价值​:国内军工国产化+国际军贸双驱动,依托技术壁垒(如歼-20唯一供应商)和产业集团化优势,目标2027年净利润57.1亿元(CAGR约20%)。

🔍 ​投资者关注点​:Q3交付节奏改善进度、军贸合同签订及毛利率回升趋势,长期需跟踪新质生产力(无人机/氢能源)商业化进展。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和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