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表现

截至 2025 年 3 月 28 日,光启技术股价为 38.76 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0.31 元,跌幅 0.79%,当日开盘价 39.07 元,最高价 39.25 元,最低价 38.75 元,成交量 13.1 万,成交额 5.11 亿元,总市值 835.12 亿元,市盈 TTM 为 124.09。

财务状况

  • 营收增长: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 12.69 亿元,同比增长 3.67%。2021 – 2024 年期间,营收整体呈增长趋势,2021 年营收 8.59 亿元,2022 年营收 11.68 亿元,2023 年营收 14.94 亿元。
  • 利润增长:2024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 5.37 亿元,同比增长 20.05%。2021 – 2023 年净利润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2021 年净利润 2.71 亿元,2022 年净利润 3.77 亿元,2023 年净利润 5.83 亿元。

业务布局1

光启技术主营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是国内唯一将超材料技术产品化并大规模应用于尖端装备的企业。在军工领域,其深度绑定某型六代机全机隐身蒙皮、某高超音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某新型舰艇射频隐身桅杆等核心项目。在民用领域,积极拓展低空经济(eVTOL 电磁兼容)、智能汽车(4D 成像雷达)等场景,比如与中汽研共建实验室解决新能源汽车在线通信难题。

行业竞争格局2

在超材料领域,全球仅美国 Kymeta、Metawave 及光启具备工程化能力,后两者聚焦民用通信,光启在军用领域形成绝对垄断。在国内超材料产业化领域,光启技术目前没有直接构成竞争威胁的对手,在航空细分行业中凭借技术和产品应用优势,成为唯一入选上市公司竞争力百强榜和百强成长榜的企业。

核心竞争力1

  • 技术优势:拥有大量专利技术和核心技术,如高性能建模、高并发计算等五大内核技术,将隐身超材料从二维拓展到三维,研发出 4.0 版本超材料,代表世界顶尖水平。超算驱动逆向设计、微电子级制造工艺、智能检测系统等工业化能力,实现了从实验室原型到规模化量产的跨越。
  • 产能优势:709 基地一期 60 吨,二期 100 吨年产能,2024 年 4 季度大规模量产,接近满产。株洲 905 基地 2025 年 Q2 投产,天津 906 基地 2025 年 Q3 投产,总产能较 2024 年翻倍,能满足大量订单需求。
  • 订单优势:军方采用 “定点任务” 模式,产多少销多少,业绩确定性高。光启已斩获多份军方批产合同,2024 年新签订合同金额可观,如 3 月签订 6.60 亿元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供货合同,8 月签订 8.27 亿元超材料产品批产及研制合同,还有未公布金额的某型号无人机订单,当前在手订单 67 亿。

投资风险

  • 估值泡沫化:当前动态 PE 较高,如按最乐观的利润预测,股价也需时间消化。
  • 股东减持压力:2024 年末多家机构逢高减持,若业绩不及预期,可能引发筹码松动。
  • 技术替代风险:超材料虽领先,但纳米材料、量子技术等新兴领域可能颠覆现有格局。
  • 订单波动风险:军工采购具备强计划性,民用市场存在教育成本,订单可能出现波动。

 

以上内容均由公开网络信息整理而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在关注该公司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势与风险,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和洞察

乾行致远,匡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