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智能产业链全景
(一)上游:算力与芯片
- AI芯片:
- 云端芯片:中兴通讯推出“一机多芯”AI服务器,兼容主流GPU;寒武纪聚焦云端推理芯片,性能对标国际巨头。
- 边缘芯片:瑞芯微布局工业边缘计算芯片,适配智能制造场景;全志科技开发低功耗AIoT芯片。
- 算力基础设施:
- 光模块:中际旭创、新易盛主导800G光模块量产,满足数据中心高速传输需求;剑桥科技布局1.6T技术预研。
- 服务器:浪潮信息、紫光股份推出液冷服务器,降低算力中心能耗;工业富联承接北美云巨头AI服务器代工订单。
(二)中游:AI技术与平台
- 大模型与算法:
- 科大讯飞推出“星火大模型”7.0版本,支持多模态交互;商汤科技“日日新”大模型聚焦生物医药领域。
- 智能体(AI Agent):
- 立方控股开发政务、金融领域智能体,订单规模突破10亿元;致远互联推出企业级流程自动化Agent,签约华为、中移动。
(三)下游:行业应用
- AI+金融:恒生电子、同花顺布局智能投顾系统;汉得信息联合阿里云开发金融版Agent,覆盖头部券商。
- AI+医疗:卫宁健康推出AI辅助诊断平台;久远银海研发医保智能审核系统。
- AI+游戏/娱乐:完美世界、游族网络开发AI生成剧情游戏;天娱数科打造虚拟人直播平台。
二、核心概念股分类
(一)技术研发与平台型企业
- 中科创达(300496.SZ):智能操作系统龙头,与高通合作开发智能驾驶AI解决方案;边缘计算芯片适配机器人场景。
- 云从科技(688327.SH):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先,安防、金融领域市占率超30%;布局多模态大模型研发。
(二)应用场景落地企业
- 酷特智能(300840.SZ):工业智能体先锋,与华为联合开发服装生产智能体集群,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
- 杰创智能(301248.SZ):智慧城市与安全领域AI方案商,跨模态数据训练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文本融合分析。
(三)算力基建与硬件供应商
- 中际旭创(300308.SZ):全球光模块龙头,800G产品市占率超50%;1.6T技术预计2026年量产。
- 中兴通讯(000063.SZ):5G与算力双料巨头,自研200G网卡提升数据传输效率;数据中心交换机核心器件全自研。
三、技术动态与市场前景
(一)技术迭代方向
- 多模态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腾讯“混元”加速迭代,支持文本、图像、视频跨模态生成。
- AI Agent商业化:政务、金融领域智能体渗透率快速提升,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元。
(二)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AI核心产业规模目标,多地出台算力网络建设补贴政策。
- 下游需求爆发:低空经济(无人机、eVTOL)推动边缘算力需求;企业数字化升级催生AI流程自动化需求。
(三)市场规模预测
- 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超800亿美元,中国占比35%;
- 2030年AI+医疗领域渗透率有望达20%,金融领域智能投顾覆盖率超50%。
四、风险提示
- 技术风险:大模型训练成本高昂,算法迭代速度可能低于预期;
- 政策监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趋严,AI应用落地或受限;
- 竞争风险:国际巨头(英伟达、谷歌)技术垄断压力加剧,国产替代进程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