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孚新科(688359.SH)是一家专注于表面工程化学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下面我将从公司概况、业务布局、财务表现、核心优势及潜在风险等方面,为你梳理其基本情况。
📊 核心数据一览(截至2025年中报)
| 方面 | 详情 (2025年上半年) |
|---|---|
| 公司名称 | 广州三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上市时间/代码 | 2021年5月21日 / 上交所科创板 688359.SH |
| 营业总收入 | 2.27亿元 (同比 -23.26%) |
| 归母净利润 | -2231.05万元 (亏损同比扩大) |
| 扣非净利润 | -2439.83万元 (亏损同比扩大) |
| 毛利率 | 38.86% (同比提升) |
| 研发投入 | 3290.37万元 (占营收比重14.48%) |
| 每股收益(EPS) | 未直接披露 |
| 净资产收益率(ROE) | 未直接披露 |
| 资产负债率 | 未直接披露 |
📌 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广州三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孚新科)成立于2009年,前身可追溯至1997年成立的广州市三孚化工有限公司。公司于2021年5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它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并拥有广东省绿色电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核心业务是表面工程专用化学品及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PCB制造、通讯电子、汽车零部件、五金卫浴、新能源等工业领域。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官文龙。总部和生产基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新广州知识城。公司在广州、南京设有子公司,在厦门、苏州、宁波设有分公司,构建了覆盖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营销服务网络。
📉 财务表现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下滑,亏损幅度扩大:
- 收入与利润:营业总收入2.27亿元(yoy -23.26%),归母净利润-2231.05万元(亏损同比扩大),扣非净利润-2439.83万元(亏损同比扩大)。业绩下滑主要受下游铜箔行业周期性调整、设备构件收入大幅下降及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
- 盈利能力:毛利率为38.86%(同比提升),显示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
- 研发投入:研发费用3290.37万元(yoy -12.71%),但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提升至14.48%(yoy +1.75个百分点)。
- 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84.02万元,同比有所改善。
近年业绩回顾:公司自2022年起持续亏损:
| 年度 | 营业收入(亿元) | 归母净利润(万元) |
|---|---|---|
| 2021年 | 3.76 | 5309.03(盈利) |
| 2022年 | 3.65 | -3224.22(亏损) |
| 2023年 | 4.97 | -3679.34(亏损) |
| 2024年 | 6.21 | -1258.17(亏损) |
| 2025年上半年 | 2.27 | -2231.05(亏损) |
💡 核心优势与投资亮点
- 技术研发实力雄厚:公司是研发驱动型企业,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拥有国内外91项发明专利、97项实用新型专利。其核心技术如PCB水平沉铜、化学镍金、无氰电镀、ABS无铬微蚀等,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并在众多下游头部客户中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公司研发团队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领衔。
- 优质客户资源:公司客户涵盖PCB、通讯电子、汽车零部件、五金卫浴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如胜宏科技、健鼎科技、建滔集团、瑞声科技等,市场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
- 产品体系完善:公司产品线覆盖电子化学品、通用电镀化学品及表面工程专用设备,能够为下游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其产品符合环保趋势,具备无氰、无铬、无铅等特性。
- 战略布局新领域:公司积极向新能源、先进材料领域拓展,如开展3D复合铜箔技术研发与客户送样认证(可应用于高端消费电子、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固态电池等领域),并与欧洲半固态电池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
⚠️ 潜在风险与挑战
- 持续亏损压力:公司已连续多年亏损,2025年上半年亏损额创上市后中报新高,盈利能力亟待改善。
- 下游行业周期波动:公司业绩与PCB等下游行业景气度关联密切,周期性调整会对公司需求造成影响。
- 市场竞争加剧:表面工程化学品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面临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压力。
- 新业务拓展不确定性:新能源、复合铜箔等新业务仍处于研发、送样或认证阶段,其量产时间和市场开拓存在不确定性。
💎 总结
三孚新科是一家在表面工程化学品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和优质客户资源的企业。其核心投资逻辑在于:核心技术突破带来的国产替代潜力以及向新能源、先进材料等新领域拓展的可能性。
对于投资者而言:
- 若你看好表面工程行业的国产化替代趋势,并能接受公司当前的亏损状态和行业周期性,三孚新科的技术实力和客户基础值得关注。
- 投资时需重点关注:公司盈利能力改善的迹象、下游PCB等行业需求的复苏情况以及新业务(如复合铜箔)的量产和订单获取进展。
📌 请注意:以上分析基于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您基于自身判断做出投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