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帆星座计划概况

  1. 战略定位

    • 中国版“星链”低轨卫星星座,代号G60星链,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设计,目标提供全球覆盖的宽带互联网服务‌。
    • 规划总规模达1.5万颗卫星,分三阶段实施:2025年前完成648颗组网,2030年实现1.5万颗卫星融合服务‌。
  2. 核心建设方

    • 由上海垣信卫星主导,整合航天科技、蓝箭航天等企业技术资源‌。

二、产业链核心环节及企业布局

(一)‌上游:卫星制造

  1. 电子元器件
    • 核心企业:航天电器(连接器)、中航光电(精密组件)、紫光国微(宇航级芯片)‌。
  2. 卫星平台及载荷
    • 卫星总装:中国卫星、航天电子;
    • 敏感器/载荷:上海瀚讯、航天科技‌。
  3. 动力系统
    • 航发动力(发动机)、应流股份(高温合金部件)‌。

(二)‌中游:卫星发射

  1. 火箭制造与发射服务
    • 总装企业:航天科技(固体火箭)、蓝箭航天(液氧甲烷发动机);
    • 配套企业:航宇科技(火箭结构件)、超捷股份(紧固件)‌。
  2. 地面设备
    • 华力创通(测控系统)、中国卫星(地面站建设)‌。

(三)‌下游:应用服务

  1. 通信服务
    • 运营商:中国卫通(高通量卫星)、银河电子(终端设备)‌。
  2. 导航与遥感
    • 北斗星通(导航芯片)、中科星图(遥感数据处理)‌。

三、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1. 国内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2.3万亿元,卫星互联网贡献超40%增量‌。
  2. 国际对标
    • 美国Starlink已部署超5700颗卫星,千帆星座计划规模达其2.6倍(1.5万颗)‌。

四、核心挑战与政策支持

  1. 技术壁垒
    • 卫星批量化生产、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仍需突破‌。
  2. 政策驱动
    • 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投运加速产业化‌。

通过以上框架可快速定位千帆星座产业链核心节点及参与主体。如需更细分领域报告(如卫星载荷技术、发射成本分析),可结合具体需求进一步筛选数据。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和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