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
基本信息
- 成立时间:1999 年,前身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建筑部分,2016 年 A 股上市(股票代码:601611),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行业地位:全球唯一连续近 40 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企业,占据国内核电站核岛建设市场绝对主导地位,代表我国核电工程建造最高水平。
-
核心业务
- 核电工程:覆盖核岛、常规岛建设,承建我国大陆全部在役核电站核岛工程,具备同时承担 40 台核电机组的建造能力。
- 工业与民用工程:涉及市政、交通、能源、石化等领域,2023 年营收占比达 69%。
- 军工工程:承担国防科技工业军工建设任务,在保密及高精尖工程领域优势显著。
二、技术优势与行业布局
-
技术壁垒
- 全堆型建造能力:掌握压水堆、快中子堆、重水堆等多种堆型技术,拥有国际原子能机构授权的全球唯一核电建设国际培训中心。
- 先进核能技术: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高温气冷堆、低温供热堆技术,推动核能产业化应用。
-
战略布局
- 国内市场:受益于核电核准提速(2022-2023 年每年核准 10 台机组),2019-2023 年核电完成投资复合增长率达 29.7%。
- 海外拓展:承建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等项目,业务覆盖 30 多个国家,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
三、财务与经营表现
-
业绩增长
- 2024 年亮点:前 8 月累计新签合同 946.07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664.49 亿元,同比保持增长;2016-2023 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4.8%、14.5%。
- 驱动因素:核电工程景气度上行、工业与民用工程稳健发展、订单持续落地。
-
财务结构
- 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 80% 以上(2023 年为 84.29%),与工程行业特性相符;2024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有所波动,需关注成本控制能力。
四、行业趋势与竞争优势
-
市场机遇
- 政策支持:我国计划 2035 年核电发电量占比提升至 10%(当前 5%),核电建设需求持续释放。
- 能源转型: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在 “双碳” 目标下地位凸显,全球核电市场复苏提供海外机遇。
-
竞争优势
- 绝对龙头地位:核岛建设市占率超 90%,技术经验壁垒高,客户资源优质(如中国广核、中国核电)。
- 产业链协同:依托中核集团重组整合,强化核电全产业链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
五、风险与挑战
-
市场风险
- 项目周期长:核电工程建设周期长(5-8 年),易受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审批影响。
- 海外业务风险:地缘政治、汇率波动可能对海外项目收益造成冲击。
-
财务风险
- 高资产负债率对现金流管理要求严格,需关注回款周期及融资成本变化。
六、未来展望
-
短期增长动力
- 核电项目加速落地:2024 年核电投资持续增长,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业绩弹性可期。
- 工业与民用工程拓展:通过 PPP 模式、环保水务等领域扩大市场份额。
-
长期战略方向
- 核能技术升级:推进高温气冷堆商业化,布局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新领域。
- 全球化布局:深化 “核电 +” 模式,参与国际核电工程竞争,提升品牌影响力。
七、总结
核心结论:
- 优势:核电工程龙头地位稳固,受益行业高景气度,订单与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 风险:高负债率、项目周期及海外业务不确定性。
投资建议:
- 谨慎推荐:短期关注核电核准进度及订单落地,长期看好其在清洁能源转型中的战略价值。
- 估值参考:当前市值约 273 亿元,滚动市盈率约 15 倍(行业平均约 20 倍),具备一定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