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概况:国之重器,肩负国家战略使命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106.SH,简称”中国一重”)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公司总部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2010年2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作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中国一重主营业务涵盖冶金成套设备、重型压力容器、大型铸锻件、核能设备等多个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国防、化工、冶金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

经过近70年的发展,中国一重已成长为国际先进的核岛设备供应商和全球最大的炼油用加氢反应器制造商。公司在多个细分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内80%以上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90%的核电锻件由其供应;石化领域加氢反应器国产市占率达90%;冶金领域1250mm以上轧机市占率超80%。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填补国内工业技术空白475项,开发研制新产品421项,提供重大装备500多万吨,被誉为”大国重器”。

表:中国一重核心业务构成与市场地位

业务板块 主要产品 市场地位 技术优势
核电设备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核电锻件 国内80%以上市场份额 完全掌握三代核电核心技术
石化装备 加氢反应器、压力容器 国产市占率90%,全球最大供应商 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技术全球领先
冶金设备 轧机、连铸机 高端装备市占率超60% 1250mm以上轧机市占率80%
大型铸锻件 核电转子、重型锻件 全球第四大铸锻钢供应商 世界领先的极端制造能力

近年来,中国一重形成了”​6+1​”产业布局,包括高端装备、专项产品、高端材料、工程与国际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公司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建成三个数字化车间,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生产周期缩短30%。尽管面临业绩波动,但作为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央企,中国一重在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技术突破迫使国外同类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

2 财务表现分析:业绩承压,亏损收窄显露积极信号

2.1 营收与利润波动明显

中国一重近年财务表现呈现波动性特征,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承压明显但显现改善迹象。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65.3亿元,同比下降51.99%;归母净利润为-7859.95万元,尽管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同比上升57.04%,亏损幅度显著收窄。单季度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出现积极转变,当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704.33万元,同比大幅上升374.01%,扣非净利润1936.66万元,同比上升204.37%。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公司2024年全年营收166.17亿元,同比下降3.2%;净利润亏损37.36亿元,同比扩大37.98%。相比之下,202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显示出亏损收窄的积极信号,尤其是第三季度实现单季盈利,可能预示着业绩拐点的出现。

2.2 盈利能力与费用控制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一重毛利率为14.13%,同比大幅提升101.48%,反映出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取得成效。然而,公司净利率仍为-0.09%,虽同比改善93.88%,但尚未转正。这表明公司在提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方面仍需努力。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费用负担加重。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8.28亿元,三费占营收比重达12.68%,同比增幅高达81.3%。费用率的大幅上升对盈利空间形成挤压,是公司净利率未能转正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资产质量与现金流风险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中国一重资产负债率高达82.4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有息资产负债率为54.52%,付息债务比例达53.37%,债务偿付压力很大。同时,公司流动比率为1.13,速动比率仅0.73,均低于健康水平(通常流动比率>2,速动比率>1),短期偿债能力偏弱。

现金流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01元,同比增127.84%,由负转正。但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均值为负,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1.48%,反映出公司现金流生成能力较弱

表:中国一重2025年前三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 2025年前三季度 同比变化 行业对比
营业收入 65.3亿元 -51.99%
归母净利润 -7859.95万元 +57.04%
毛利率 14.13% +101.48%
净利率 -0.09% +93.88%
资产负债率 82.46% 高于行业平均
三费占营收比 12.68% +81.3%
每股净资产 0.77元 -40.29%

总体而言,中国一重财务表现呈现出收入下滑但亏损收窄、毛利率改善但费用高企、债务负担重现金流弱的特点。第三季度单季盈利是一个积极信号,但公司财务结构仍需优化,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改善。

3 核心业务与竞争优势分析

3.1 核电设备:技术壁垒高筑,订单饱满

核电设备是中国一重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公司在该领域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地位,国内80%以上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90%的核电锻件由其供应。公司已完全掌握三代核电核心技术,为”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玲龙一号”等国家重大核电项目提供核心设备。

2025年,中国一重核电业务迎来重要突破,生产了3000吨级核电转子锻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更为重要的是,公司核电订单已排至2027年,春节期间24小时不停工,连续生产作业。通过管理提升和工艺优化,公司产品锻造周期从原来的45天缩短到30天左右,效率提升30%,成本也大幅降低。

随着国家核电审批加速(2025年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中国一重作为核电锻件龙头将直接受益。公司还积极参与国际核电项目,如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等,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3.2 石化装备:全球领先,持续创新

在石化装备领域,中国一重是全球最大的加氢反应器供应商,国产市占率高达90%。公司研制出全球最大的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采用窄间隙焊接、整体热处理等技术,实现壁厚500毫米的超厚壁容器制造。

2024年4月,中国一重承制的12台世界最大3000吨级锻焊加氢反应器的最后3台全部完工,标志着公司已具备超大型石化重大技术装备批量化、专业化制造能力。2020年以来,公司相继承制了3000吨级以上锻焊加氢反应器12台,顺利完工发运9台,成为世界领先的锻焊加氢反应器制造商和服务商。

石化装备业务的优势在于其高技术壁垒和替代进口的能力。公司产品应用于煤化工和炼油领域,替代进口设备并降低成本40%,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3.3 冶金设备与大型铸锻件:传统优势,基础稳固

冶金设备是中国一重的传统优势领域,公司在该市场保持绝对领先地位。1250mm以上轧机市占率80%,高端冶金装备市占率超60%,长期服务宝钢、鞍钢等国内所有500万吨级以上钢铁企业。

在大型铸锻件方面,中国一重拥有世界领先的制造资源和工艺技术。公司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型铸锻钢基地,具备一次提供钢水900吨、最大钢锭715吨、最大铸钢件780吨、最大锻件400吨的世界极端制造能力。公司是全球第四大铸锻钢供应商,在超大型部件制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近年来,公司通过体外锻造等创新工艺,成功解决了一系列极限制造难题。如直径8.88米的打桩锤替打环的制造,通过延长”手臂”将加工过程移至装备外部,突破了设备尺寸限制。

4 未来增长动力分析

4.1 核电产业重启带来发展机遇

随着核电审批加速,中国一重作为核岛设备龙头将直接受益。2025年国家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元投资。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持续增长,新建机组将为中国一重带来充足订单。公司目前核电订单已排至2027年,为未来业绩提供坚实基础。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是核电发展新趋势。中国一重已参与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建设,承制其核心模块”玲龙之心”。随着SMR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公司有望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核电”走出去”战略也为公司带来机遇。中国一重已参与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等国际项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公司核电设备出口前景广阔。

4.2 新能源转型孕育新增长点

中国一重积极布局新能源装备制造,培育新的增长引擎。公司在风电混塔领域取得突破,2025年5月子公司龙江混塔成功中标华能安达40万千瓦、华能肇东20万千瓦风电塔筒项目,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包括96台混塔设备。这是龙江混塔公司第一个自主独立参与投标并一次性中标台数最多、合同金额最大的混塔设备订单。

在氢能领域,公司依托在压力容器制造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布局氢能装备制造。加氢反应器制造经验为公司切入氢能装备领域提供了天然优势。中国一重在风电混塔领域占有先发优势,市场前景乐观,乐观估计一重占有全市场30%的份额营收即可达到近100亿元。

4.3 深化改革提升运营效率

中国一重持续深化内部改革,提升运营效率。公司通过”全员起立、再坐下”的改革,压缩管理机构187个、压缩定员2355个,机构更加精干高效。三项制度改革(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激发了企业活力。

数字化转型是另一重要举措。公司建成三个数字化车间,大连专项智能制造中心的数字化车间打通了专项产品的设计、工艺制造等整个业务流程,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生产周期缩短30%,成本降低20%。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公司运营效率有望持续提升。

5 风险挑战分析

5.1 财务风险突出,债务负担沉重

中国一重面临显著的财务风险,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2.46%,远高于行业健康水平。有息负债为209.82亿元,有息资产负债率达54.52%,付息债务比例达53.37%,债务偿付压力很大。

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偏弱,流动比率1.13,速动比率0.73,均低于行业健康水平(通常流动比率>2,速动比率>1)。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25.24%,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为-1.48%,现金流对债务的覆盖能力不足。

此外,公司存货规模庞大,存货账面价值80.78亿元,占净资产152.3%,存在减值风险。应收账款为32.39亿元,虽同比下降32.93%,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5.2 业绩波动剧烈,盈利能力不稳

中国一重历史上业绩波动较为剧烈。近10年中位数ROIC仅为2.39%,最差年份(2016年)ROIC为-18.72%,投资回报极差。公司上市以来已有14份年报,亏损年份达4次。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37.36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收窄至1.06亿元,但仍未实现稳定盈利。尽管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盈利,但能否持续仍需观察。公司去年的净利率为-23.13%,算上全部成本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不高。

5.3 行业竞争加剧,转型升级挑战

在传统重机领域,中国一重面临中国二重(国机重装)等企业的竞争,后者在冶金设备市占率超50%。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公司面临新进入者的挑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公司业务转型面临挑战。传统冶金设备需求下滑,而核电、风电等新兴业务尚未完全补位。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1.99%,显示业务结构调整阵痛持续。

国际业务拓展也面临挑战,公司国际收入占比仅2.71%,海外市场拓展面临本地化竞争和环保标准提升等挑战。

6 投资建议与估值分析

6.1 估值水平分析

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国一重股价在3.2-3.3元区间波动,总市值约220-226亿元。公司市净率(LF)为4.19倍,显著高于机械行业平均市净率2.36倍,在过去5年中处于个股99.42%的位置,估值偏高。

由于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市盈率为负值。每股净资产0.77元,同比减少40.29%。从估值角度看,当前股价相对于净资产溢价较高,主要反映市场对其技术壁垒和政策支持的高预期。

与同行业公司相比,中国一重估值缺乏优势。当前市净率4.19倍远高于行业平均,而盈利能力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净资产收益率TTM为-68.86%,在行业442家公司中排名第434位,销售净利率TTM为-38.16%,排名第422位。

6.2 投资策略建议

基于对中国一重的全面分析,提出以下投资建议:

  • 短期谨慎观望​:公司业绩仍处于底部,核电订单交付和风电混塔业务放量需要时间,短期业绩改善有限。高负债率和高存货占比带来的财务风险仍然存在。当前估值偏高,建议投资者保持耐心,等待更合理的估值水平。
  • 中长期关注业绩拐点​:随着核电订单逐步交付和风电混塔业务放量,公司业绩有望在2026-2027年迎来拐点。中长期投资者可关注市净率3倍以下的回调机会(对应股价约2.5元),并分批建仓。
  • 关键指标监测​: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核电订单交付进度、三费占比变化、资产负债结构改善情况。若这些指标出现实质性改善,可视为买入信号。
  • 风险控制​:鉴于公司财务风险较高,投资者应严格控制仓位,避免过度集中。设置止损点,若股价跌破重要支撑位(如2.8元),应考虑减仓控制风险。

综合评估​:中国一重作为国家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具有显著的技术壁垒和战略价值,但短期内面临财务压力和业绩波动。给予”​中性​”评级,建议长期投资者可在股价回调后分批布局,短期投资者宜保持谨慎。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投资决策。

报告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日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和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