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晟新材(300169)投资分析报告(2025年7月31日)
公司全称:常州天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化工 – 高分子材料
核心业务:高分子发泡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轨道交通复合材料
最新动态:2024年实控人变更(江苏国资背景介入),战略聚焦新能源材料转型
一、核心业务现状与转型方向
1. 传统业务(承压状态)
- 高分子发泡材料:
- 用于风电叶片填充(市占率约15%)、建筑节能领域,受风电装机放缓(2024年国内新增装机同比-12%)及地产下行拖累,营收占比降至40%。
- 风险点:技术壁垒低,面临同行价格战(毛利率从25%降至18%)。
- 轨道交通材料:
- 提供车体复合材料,依赖铁路招标周期。2024年因基建节奏调整,收入同比下滑30%。
2. 新能源转型业务(战略重心)
- 锂电池材料(2023年新布局):
- 复合集流体:切入PET铜箔基膜研发,小试线已投产,目标替代传统铜箔(降本20%+)。
- 风险点:技术验证期长(主流电池厂认证需18个月),量产良率待提升(行业平均<70%)。
- 钠电池硬碳负极:
- 与中科海钠合作中试样产,但行业商业化进程慢于预期(2025年全球钠电池渗透率仅1.5%)。
3. 资产重组与国资赋能(2024年关键变化)
- 江苏地方国资平台以4.8亿元收购17.3%股权成为实控人,承诺注入新能源产业链资源(如光伏/储能项目订单)。
- 剥离亏损的医药辅料子公司(2024年减值损失1.2亿元)。
二、核心投资逻辑与风险
潜在机会
- 转型概念稀缺性:
- 若复合集流体技术突破,可对标宝明科技(002992)等概念股估值(当前PS 8-10x)。
- 国资资源导入预期:
- 江苏规划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破万亿,公司或承接地方光伏背板、储能结构件订单。
- 小市值弹性特征:
- 流通市值仅28亿元(2025.07),易受主题炒作驱动(如钠电池/复合集流体政策催化)。
重大风险
- 技术产业化不确定性:
- 复合集流体需突破“磁控溅射-水电镀”工艺瓶颈,量产成本需降至3元/㎡以下(当前试产成本5.5元/㎡)。
- 现金流压力:
- 近3年经营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2024年:-0.9亿元),定增募资(2024年募资3.2亿元)难覆盖研发投入。
- 历史遗留问题:
- 商誉减值风险:2020年收购子公司剩余商誉1.8亿元(计提比例60%)。
- 违规处罚记录:2023年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警告,治理结构存疑。
三、财务表现(2024年报关键数据)
指标 | 数值 | 同比变动 |
---|---|---|
营业收入 | 9.3亿元 | -8.7% |
归母净利润 | -1.5亿元 | 亏损扩大 |
毛利率 | 16.8% | -4.2pct |
研发费用率 | 8.2% | +2.1pct |
资产负债率 | 62% | +15pct |
注:主业萎缩+转型投入导致连续两年亏损,国资入驻后暂未扭亏。
四、估值与策略建议
1. 估值困境
- PE法失效(连续亏损),PB 2.1x(高于化工行业平均1.5x),反映市场押注转型预期。
- 市值对“技术突破”敏感:若复合集流体量产,理论估值空间可看50亿元+(当前市值28亿元)。
2. 核心观察点
- 2025年中报(8月发布):关注亏损是否收窄、新能源材料收入占比(当前<10%)。
- 技术进展公告:复合集流体大客户认证进展、产线良率数据。
- 国资订单落地:地方新能源项目配套协议(如光伏边框/储能箱体)。
3. 投资者策略
- 高风险博弈型:
仅适合短期跟踪主题催化(如钠电池政策、复合集流体行业标准发布),严控仓位(<2%)。 - 谨慎规避型:
基本面未改善前回避,待:①连续两季度营收转正;②单项新能源业务毛利突破25%。
五、风险提示(重点强调)
- 退市风险警示(*ST):若2025年继续亏损,将触发创业板财务类退市条件。
- 技术研发失败:复合集流体若2025年未获认证,前期投入将大幅减值。
- 流动性风险:当前日均成交额仅3000万元,突发利空易引发闪崩。
声明:
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该公司属于高风险标的,普通投资者需谨慎参与。
下次关键节点:2025年中报预计8月下旬发布,将验证转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