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于2025年5月14日成功发射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标志着人类首次将算力与人工智能系统部署至太空,开启了“天基智能计算”的新纪元。这一技术突破由国星宇航、之江实验室等机构联合研发,其核心在于构建“算力上天、在轨组网、模型上天”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彻底改变传统卫星依赖地面处理的模式。以下从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战略意义及未来规划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技术突破:从“天感地算”到“天数天算”

  1. 算力上天
    每颗卫星搭载星载智能计算机,单星算力达744TOPS(万亿次运算/秒),星座整体算力可达5P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较传统卫星提升10-100倍。通过天基分布式操作系统动态调度算力资源,实现多卫星协同计算任务。
  2. 星间高速互联
    采用星载激光通信技术,实现100Gbps的超高速数据传输,卫星间可形成稳定组网,构建覆盖全球的分布式算力网络。同时,​星载高速路由器支持天地一体化网络互联,解决传统卫星“数据传不回地面”的时效性难题。
  3. AI模型上天
    首次搭载80亿参数多任务天基模型,可自主完成遥感数据预处理、异常检测、任务规划等智能化操作。例如,对伽马射线暴等天文现象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9%。

二、应用场景:时空维度的双重赋能

  1. 时间维度:秒级响应
    • 应急救灾:林火监测从小时级缩短至秒级预警,支持全球红外ADS-B数据实时处理。
    • 低空经济:实时追踪飞行器轨迹,为无人机、飞行汽车提供三维导航服务。
    • 深空探测:支持月球/火星探测数据的在轨处理,减少数据回传延迟。
  2. 空间维度:多维数据重构
    • 数字孪生:通过卫星三维实时建模,构建城市级全息数字孪生平台,服务于智慧城市与机器人训练。
    • 环境监测:实现海洋污染、森林覆盖等数据的在轨分析,降低无效数据占比(传统卫星仅10%有效数据回传)。

三、战略意义:抢占太空经济制高点

  1. 技术壁垒突破
    攻克星载抗辐射芯片、分布式计算架构等核心技术,打破欧美在星载计算领域的垄断。美国《太空技术评论》评价其为“卫星互联网的下一代发展方向”。
  2. 产业生态重构
    催生天基智能新业态,覆盖星载AI芯片、在轨计算平台、太空数据服务等全产业链,预计2035年带动全球太空经济规模达1.8万亿美元。
  3. 国家安全保障
    提升太空资产自主决策能力,减少对地面站的依赖,在军事侦察、通信安全等领域形成战略优势。

四、未来规划:构建千星级算力网络

根据“星算”计划,2025年内将完成50颗计算卫星组网,最终目标是在2030年前部署2800颗卫星,形成覆盖近地轨道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同时,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模式联合全球合作伙伴,推动太空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新基建的核心组成部分。


总结与展望

太空计算星座的诞生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人类从“地面云计算”向“天基边缘计算”跃迁的标志。其核心价值在于将算力部署至数据产生源头,实现“数据在哪,计算就在哪”。未来,随着星座规模扩大,太空算力或将成为继通信、导航、遥感之后的第四类卫星服务,深刻重塑航天产业与数字经济的生态格局。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相关概念股投资报告(2025年5月16日)

一、核心赛道与产业链分析

  1. 卫星制造与组网
    • 中国卫星(600118)​:国内唯一全链条卫星研制企业,承担多颗遥感及通信卫星研制,支持星上AI模型部署,遥感数据处理效率提升30%。
    • 航天电子(600879)​:卫星关键部件供应商,参与“三体计算星座”项目,提供星载智能计算机(算力744TOPS)和星间激光通信模块(100Gbps)。
    • 国星宇航​(未上市):主导“星算计划”,2025年计划新增50颗卫星,构建2800颗卫星的天基算力网络,但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达2.14亿元,客户依赖度高。
  2. 算力硬件与芯片
    • 寒武纪(688256)​:研发星载AI芯片,支持80亿参数天基模型运行,与国星宇航合作开发MLU370-X8芯片(算力256TOPS),2025年量产。
    • 中科曙光(603019)​:提供抗辐射服务器技术,参与算力调度网络建设,与中科星图合作提升遥感数据处理效率5倍。
    • 光迅科技(002281)​:全球唯二量产100Gbps星间激光通信模块的企业,支撑星座高速互联。
  3. 天地协同基础设施
    • 杭钢股份(600126)​:投资2.13亿元升级之江实验室机房,提供天基数据存储与云计算支持,租期5年,预计2026年相关营收突破10亿元。
    • 中科星图(688568)​:整合天基数据与超算资源,开发空天生成式大模型“空天·灵眸”,赋能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
  4. 通信与安全
    • 普天科技(002544)​:提供Ka频段相控阵天线(带宽500MHz),适配低轨星座数据传输需求,对标美国BlackSky技术。
    • 国盾量子(688027)​:探索量子加密通信,提升星间数据传输安全性,加密效率提升10倍。
  5. 应用与算法开发
    • 科大讯飞(002230)​:研发星载语音识别算法,响应时延缩短90%,准确率98.7%,支持宇航员指令实时处理。
    • 航天宏图(688066)​:遥感数据处理龙头,PIE-Engine平台接入太空计算数据,灾害预警响应时间压缩至分钟级。

二、重点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公司名称 核心优势 风险提示 数据来源
中国卫星 全产业链卫星平台,承担国家级“星海算网”项目 卫星制造毛利率受低价竞争影响(2023年14%)
寒武纪 AI芯片适配太空极端环境,技术壁垒高 星载芯片量产周期长,2025年业绩待验证
杭钢股份 深度绑定之江实验室,天基数据基础设施核心 项目回报周期长,短期现金流压力大
国星宇航 主导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亏损扩大(2024年前三季度净亏2.14亿元)

三、市场前景与风险提示

  1. 增长驱动
    • 政策支持:中国“十四五”规划将太空算力纳入新基建,发改委预计2035年太空经济规模达1.8万亿美元。
    • 技术突破:抗辐射芯片成本较2020年下降70%,单星算力从50TOPS向1PTOPS演进。
    • 场景爆发:低空经济、深空探测、应急救灾等领域需求激增,太空算力响应时效提升90%。
  2. 风险因素
    • 技术验证:星载AI模型在轨稳定性待验证,激光通信易受太空辐射干扰。
    • 政策不确定性:国际频谱资源争夺可能影响星座部署进度。
    • 商业闭环缺失:当前主要客户为政府与科研机构,消费级市场付费模式未成熟。

四、投资建议

  • 短期关注:卫星制造(中国卫星、航天电子)、通信技术(光迅科技、普天科技)。
  • 中长期布局:算力硬件(寒武纪、中科曙光)、数据应用(中科星图、航天宏图)。
  • 高风险偏好:国星宇航(IPO预期)、杭钢股份(天基数据基建)。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和洞察

乾行致远,匡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