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态电池核心概念股梳理

(一)电池制造与系统集成

  1. 宁德时代‌:聚焦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金石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预计2027年量产;与多家车企推进装车测试‌。
  2. 比亚迪‌:第一代固液混合电池量产(240-270Wh/kg),第二代目标400Wh/kg,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商业化‌。
  3. 国轩高科‌:首代全固态“金石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通过200℃热箱测试,技术指标领先‌。
  4. 鹏辉能源‌:采用低成本湿法涂布工艺,固态电池成本仅比传统锂电高15%,未来有望持平‌。

(二)关键材料供应商

  1. 当升科技‌:硫化物电解质研发领先,适配全固态电池需求,与辉能、卫蓝新能源等合作批量出货‌。
  2. 容百科技‌:卫蓝新能源核心供应商,高镍正极材料适配全固态电池‌。
  3. 天奈科技‌:碳纳米管(CNT)导电剂占据固态电池市场主流,向清陶、卫蓝等头部企业供货‌。
  4. 三祥新材‌:突破锆基氯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三)设备与工艺环节

  1. 纳科诺尔‌:干法电极设备核心供应商,市值弹性超290%,与清研电子合资推进技术产业化‌。
  2. 海目星‌:可交付准固态电池生产设备,采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负极技术‌。
  3. 利元亨‌:配合头部企业研发全固态电池工艺,近期将公布新进展‌。

二、固态电池产业链深度分析

(一)市场潜力与需求驱动

  1. 核心优势‌: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400Wh/kg(液态电池约300Wh/kg),安全性显著提升,适配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低空经济需求‌。
  2. 市场空间‌: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614.1GWh,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中国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65.8%‌。

(二)技术路线与量产时间表

  1. 技术路线分化‌:
    • 中国:同时布局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条路线;
    • 日韩:主攻硫化物路线;
    • 欧洲(德国):聚焦聚合物路线‌7
  2. 量产节奏‌:
    • 2025年‌:半固态电池规模化装车;
    • 2027年‌:全固态电池小批量量产;
    • 2030年‌:全固态电池批量装车‌。

(三)产业链竞争格局

  1. 国内格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主导技术迭代,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初创企业加速突破量产瓶颈‌。
  2. 国际竞争‌:丰田、大众等车企联合Solid Power等企业加速硫化物固态电池研发,争夺专利主导权‌。

(四)关键挑战

  1. 成本与工艺‌:全固态电池成本约为液态电池的3倍,需突破电解质成膜工艺、界面阻抗等技术难点‌。
  2. 供应链协同‌:正极材料(高镍)、电解质(硫化物/氧化物)与设备工艺需深度整合,推动降本增效‌。

三、风险提示

  1. 技术迭代风险‌:若氧化物/硫化物路线未能突破,可能面临技术路线替代风险‌。
  2. 量产进度延迟‌:固态电池产业化需依赖设备、材料等多环节协同,量产时间表存在不确定性‌。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和洞察

乾行致远,匡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