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器人产业链结构
1. 基础层(AI与硬件支持)
- AI芯片与算法:寒武纪、地平线等企业聚焦AI芯片研发,支撑机器人“大脑”的算力需求;DeepSeek-R1模型适配人形机器人,提升复杂任务推理能力。
- 控制系统:汇川技术、中控技术布局工业机器人控制器,推动人形机器人智能决策与运动控制。
2. 核心部件层
- 关节模组:
- 减速器: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双环传动(RV减速器)加速国产替代,成本占比达11%-15%。
- 丝杠与电机:五洲新春(行星滚柱丝杠)、鸣志电器(空心杯电机)满足高精度传动需求,技术壁垒较高。
- 灵巧手与传感器:柯力传感(六维力矩传感器)、奥比中光(3D视觉)提升机器人末端执行精度。
- 能源系统:宁德时代提供高能量密度电池,支撑机器人长续航需求。
3. 应用层
- 工业机器人:埃斯顿、新时达布局汽车制造、3C电子等领域,受益于智能制造升级。
- 服务与人形机器人:
- 初创企业: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迭代双足/四足机器人,产品商业化提速。
- 科技巨头:小米CyberOne加速量产,灵巧手专利落地;华为通过昇腾生态布局机器人AI中台。
二、核心概念股及逻辑
1. 技术龙头与标杆企业
- 绿的谐波(688017.SH):谐波减速器市占率超30%,国产替代核心标的,毛利率长期维持40%以上。
- 中控技术(300953.SZ):发布“领航者”系列人形机器人,深度集成DeepSeek-R1模型,单周涨幅超20%。
- 寒武纪(688256.SH):AI芯片适配机器人算力需求,2024年营收同比增120%。
2. 高弹性潜力股
- 巨轮智能(002031.SZ):机器人驱动系统龙头,近十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亿元,股价月内涨26%。
- 兆威机电(003021.SZ):微型传动系统供应商,小米机器人供应链核心标的,股价创历史新高。
- 萤石网络(688475.SH):接入DeepSeek模型,智能终端产品灰度测试中,机构调研超百家。
3. 场景落地受益方
三、风险提示
- 政策监管风险:AI伦理与数据安全规范可能收紧,影响技术商业化进程。
- 技术迭代风险:若国产减速器、丝杠等部件性能不及海外竞品,市场份额或受挤压。
- 估值泡沫风险:部分概念股短期涨幅过快(如兆威机电月内涨超30%),需警惕资金获利回吐。
四、产业链动向
- 政策支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人工智能+”行动,机器人产业获税收减免与研发补贴。
- 资本热度:北向资金加仓绿的谐波、寒武纪;机构密集调研中控技术、萤石网络。
(注:产业链分析综合技术路径、市场表现及政策导向,需结合实时动态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