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达产业链结构
1. 上游(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
- 芯片与元器件:
- MMIC芯片:占毫米波雷达硬件成本的40%,国产厂商在GaN工艺上逐步突破,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 光学器件:激光雷达的滤光片、镜头等由永新光学、炬光科技等供应,技术壁垒较高。
- T/R组件:相控阵雷达核心部件,国博电子、铖昌科技主导国产替代,星载/机载领域渗透率超60%。
- 基础材料:
- 碳纤维/钛合金:用于雷达轻量化结构件,光威复材、西部超导为军用雷达主力供应商。
2. 中游(分系统与整机制造)
- 相控阵雷达:
- 军用领域:有源相控阵雷达占“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的610亿元,中电科14所、38所为研发龙头。
- 民用领域:纳睿雷达聚焦全极化相控阵气象雷达,2023年营收达2.12亿元,但净利润波动较大。
- 激光雷达:
- 车规级产品:2024年车载激光雷达销量突破100万台,炬光科技(发射模组)、永新光学(光学件)深度绑定速腾聚创、禾赛科技。
- 技术路线:ToF方案占据主流,FMCW技术因抗干扰性强成为下一代研发重点。
- 毫米波雷达:
- 4D成像雷达:德赛西威、华域汽车布局4D毫米波雷达,2025年单车搭载量或达3-5个。
3. 下游(应用场景)
- 军用:低轨卫星组网、导弹制导等需求驱动相控阵雷达放量,2025年航天发射计划达60次。
- 民用:
- 智能汽车:L3+自动驾驶标配激光雷达,比亚迪“天神之眼”方案带动行业渗透率提升。
- 低空经济:无人机监管、气象监测等场景推动雷达需求,纳睿雷达产品已覆盖全国80%气象站点。
二、核心概念股及逻辑
1. 相控阵雷达领域
- 国博电子(688375.SH):T/R组件市占率超50%,星载/机载相控阵雷达核心供应商,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
- 铖昌科技(001270.SZ):毫米波相控阵芯片龙头,卫星互联网终端芯片通过客户验证,单周涨幅超18%。
2. 激光雷达领域
- 炬光科技(688167.SH):激光发射模组全球市占率约20%,与法雷奥签订定点协议,2024年激光雷达业务收入翻倍。
- 永新光学(603297.SH):激光雷达光学件核心供应商,客户包括禾赛、图达通,毛利率稳定在40%以上。
3. 毫米波雷达领域
- 德赛西威(002920.SZ):4D毫米波雷达量产装车小鹏G9、理想L8,2024年智能驾驶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28%。
- 华域汽车(600741.SH):4D成像雷达切入蔚来、比亚迪供应链,毫米波雷达年产能突破200万颗。
4. 高弹性标的
- 万集科技(300552.SZ):路侧激光雷达市占率超30%,受益于智慧交通政策,2025年订单预期增长50%。
- 纳睿雷达(688522.SH):气象雷达龙头,拟收购产业链公司完善布局,复牌后股价波动加剧需关注风险。
三、风险提示
- 技术迭代风险:激光雷达FMCW技术路线尚未成熟,ToF方案可能面临替代压力。
- 市场竞争风险:毫米波雷达国产厂商在芯片领域与恩智浦、TI仍有代差,高端市场突破难度大。
- 政策波动风险: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领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或影响下游需求释放。
四、产业链动向
- 政策驱动:2025年国防预算倾斜信息化装备,相控阵雷达采购量同比提升15%。
- 资本布局:北向资金加仓国博电子、德赛西威;机构调研聚焦炬光科技、永新光学。
(注:分析综合技术路径、市场表现及政策导向,需结合实时动态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