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电核能产业链全景
(一)上游:核燃料与设备材料
- 核燃料:
- 铀资源:中盐化工、东方锆业布局铀矿开采与加工;
- 钍基材料:宝色股份、浙富控股参与钍基熔盐堆研发,填补国内第四代核电技术空白。
- 设备与材料:
- 核心设备:东方电气(核岛主设备)、上海电气(汽轮发电机组);
- 特种材料:应流股份(核级铸件)、方大炭素(石墨材料)、沃尔核材(核级电缆)。
(二)中游:核电站建设与运营
- 核电站建设:中国核建(全球领先的核电工程承包商);
- 核电站运营: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国内两大核电运营商,装机容量占比超90%)。
(三)下游:电力应用与核废料处理
- 电力供应:大唐发电、华能国际布局核电并网发电;
- 核废料处理:海默科技、中核集团推进乏燃料后处理技术。
二、核电核能核心概念股分类
(一)钍基熔盐堆技术
- 宝色股份:承接中科院钍基熔盐堆关键设备制造,技术壁垒高;
- 浙富控股:参股钍基熔盐堆研发,布局第四代核电技术;
- 首航高科:熔盐储能技术向核电领域延伸。
(二)核材料与设备
- 核燃料加工:中盐化工(铀盐提纯)、东方锆业(核级锆材);
- 核心设备:东方电气(反应堆压力容器)、江苏神通(核级阀门);
- 特种部件:兰石重装(核反应堆支撑装置)、台海核电(主管道)。
(三)核电站建设与运营
- 建设端:中国核建(EPC总承包)、海陆重工(核岛辅助设备);
- 运营端:中国核电(在运机组24台)、中国广核(装机容量超30GW)。
(四)参股与跨界企业
- 皖能电力:参股安徽吉阳核电项目,持股49%;
- 尚纬股份:核电站专用电缆供应商,切入第三代核电技术;
- 利柏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辅助装备供应商。
三、技术动态与市场前景
(一)第四代核电技术突破
- 钍基熔盐堆:
- 国内首座实验堆(甘肃武威)已试运行,安全性高、核废料仅为传统核电千分之一;
- 钍资源丰富(国内储量超28万吨),商业化后可替代铀燃料依赖。
- 行波堆技术:建投能源联合中核集团研发,聚焦可持续核能利用。
(二)市场驱动与政策支持
- “双碳”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5%,核电装机容量规划达150GW;
- 出海机遇:中国核电技术出口巴基斯坦、阿根廷等“一带一路”国家。
(三)国际竞争格局
- 国内主导:中国核电全产业链自主化率超95%,成本较国际低20%-30%;
- 欧美布局:法国、美国加速推进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
四、风险提示
- 技术风险:钍基熔盐堆、行波堆等新技术商业化周期长,存在不确定性;
- 政策风险:内陆核电项目审批严格,建设进度或低于预期;
- 资源依赖:铀资源对外依存度超70%,价格波动影响产业链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