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工产业链结构
1. 上游(材料与核心部件)
- 特种材料:钛合金、碳纤维等高端材料需求激增,光威复材、西部超导等企业主导国产替代,T1100级碳纤维量产推动装备轻量化。
- 电子元器件:航天电子、振华科技聚焦军用芯片、连接器,国产化率突破80%,支撑北斗导航、雷达等系统。
2. 中游(分系统与总装)
- 航空装备:中航沈飞(歼击机)、中航西飞(运输机)为总装龙头,C919军用改型验证完成,年产能突破50架。
- 航天与导弹:中国卫星、航天动力布局低轨卫星组网和导弹动力系统,2025年计划实施60次航天发射。
- 船舶制造:中国船舶、中船防务加速电磁弹射航母和055型驱逐舰量产,年产量达4艘。
3. 下游(应用与维护)
- 国防信息化:高德红外(红外探测)、中国卫通(卫星通信)构建全域监控网络,预警时间缩短至15秒。
- 装备维护与升级:内蒙一机(坦克维修)、航发动力(发动机延寿)受益于存量装备更新需求。
二、核心概念股及逻辑
1. 总装龙头
- 中航沈飞(600760.SH):国内唯一战斗机整机制造商,歼-35A隐身战机量产,稀缺性显著,2024年合同负债增长25%。
- 航发动力(600893.SH):航空发动机唯一供应商,涡扇-15完成装机测试,国产替代加速,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6.8%。
2. 高弹性标的
- 洪都航空(600316.SH):教练机+导弹双主业,L15挂载反舰导弹出口中东,2024年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42%。
- 航天电子(600879.SH):星链核心供应商,卫星载荷配套率超70%,低轨星座组网推动业绩爆发。
3. 军民融合先锋
- 高德红外(002414.SZ):红外热像仪市占率全球前三,车载夜视系统切入智能汽车赛道,2024年净利润增长45%。
- 光威复材(300699.SZ):军用碳纤维主力供应商,T1100级产品通过验证,2025年产能规划翻倍。
三、市场风险与挑战
- 技术代差风险:航空发动机寿命较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约2000小时,高端芯片采购成本高40%。
- 国际局势扰动:俄乌冲突、中东局势加剧供应链波动,北约STANAG标准认证产品不足15%。
- 估值分化风险:部分标的短期涨幅过快(如航天电子月内涨超30%),需警惕机构调仓引发的回调。
四、政策与市场动向
- 政策支持:2025年国防预算1.67万亿元(+7.2%),装备费占比提升至45%,军民融合企业突破4000家。
- 资金流向:北向资金加仓中航沈飞、航发动力,险资增持洪都航空、中国船舶46。
(注:分析综合产业链层级、政策导向及企业竞争力,需结合技术突破与地缘动态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