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1. 基本信息
    • 成立时间:2000 年,隶属于中国宝安集团,2021 年北交所上市,全球锂电负极材料龙头,连续 14 年出货量第一(2023 年市占率 22%)。
    • 业务范围:聚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天然 / 人造石墨、硅基)、正极材料(高镍三元)及先进新材料(钠电、固态电池、氢能材料),客户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LGES 等全球主流电池厂商。
  2. 核心业务布局
    • 负极材料:2023 年营收 122 亿元(占比 48.6%),产能 47.7 万吨 / 年,硅基负极产能 5000 吨 / 年(市占率 70%),技术领先(第五代硅碳负极比容量超 2000mAh/g)。
    • 正极材料:2023 年营收 123 亿元(占比 49%),高镍三元材料市占率国内前三,产能 6.3 万吨 / 年,毛利率 10.15%。
    • 新兴领域:钠电正 / 负极材料实现批量出货,固态电解质(LATP 氧化物)吨级供应,氢能燃料电池材料进入膜电极应用。

二、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1. 全球龙头地位
    • 负极领域:产能、出货量全球第一,2023 年负极材料毛利率 24.36%(高于璞泰来约 10 个百分点),依托一体化布局(石墨矿开采 – 石墨化 – 加工)降低成本。
    • 技术壁垒:累计授权专利 680 项(其中国外 101 项),获 “中国专利优秀奖”,快充型硅碳负极、高压实低膨胀材料通过头部客户测试。
  2.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产能扩张:2024 年印尼 8 万吨负极项目投产(二期 2025 年建成),摩洛哥 5 万吨正极 + 6 万吨负极项目启动,海外产能占比提升至 30% 以上。
    • 供应链协同:石墨化自给率从 2021 年 23.6% 提升至 2025 年预计 60%,保障成本优势。

三、财务与经营状况

 

  1. 业绩表现
    • 营收与利润:2023 年营收 251 亿元(同比 – 2.18%),净利润 16 亿元(同比 – 28.42%),主要受负极价格下行及投资收益减少影响;2024 年上半年营收 70.38 亿元(同比 – 47.57%),净利润 4.93 亿元(同比 – 41.84%),但二季度环比改善。
    • 现金流与负债:2023 年经营现金流 52.6 亿元(同比 + 55.49 亿元),资产负债率 53.21%(同比 – 10.54pct),财务结构优化。
  2. 挑战与压力
    • 行业周期:锂电材料价格战加剧,2023 年负极材料价格跌至成本线,二线企业普遍亏损;2024 年上半年正极材料收入同比降 37.3%。
    • 产能利用率:2023 年负极产能利用率 78.93%(同比 – 24.87pct),正极 64.83%(同比 – 15.37pct)。

四、行业趋势与增长空间

 

  1. 长期驱动因素
    • 新能源需求:电动车普及推动负极材料需求,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超 800 亿元;硅基负极渗透率提升(适配高能量密度电池)。
    • 技术多元化:钠电池商业化提速(贝特瑞钠电产能 3000 吨 / 年),固态电池电解质技术储备领先。
    • 全球化机遇:印尼、摩洛哥产能落地,受益于东南亚、欧洲本地化需求,规避贸易壁垒。
  2. 国产替代与技术升级
    • 打破日本企业对高端负极材料的垄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加速国产替代。

五、风险与挑战

 

  1. 市场风险
    • 负极材料价格持续低迷,正极材料受磷酸铁锂挤压,钠电、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
  2. 成本压力
    • 上游原材料(锂、钴)价格波动,海外项目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3. 竞争加剧
    • 璞泰来、杉杉股份加速扩产,新进入者(如石墨化企业)冲击市场份额。

六、未来展望

 

  1. 短期策略
    • 聚焦高毛利产品(硅基负极、快充材料),提升大客户份额(如特斯拉 4680 电池项目)。
  2. 长期潜力
    • 技术延伸:深化固态电池电解质、氢燃料电池材料布局,开拓 eVTOL、储能市场。
    • 全球化扩张:印尼、摩洛哥基地 2025 年全面投产后,海外收入占比或超 40%。

七、总结

 

核心结论

 

  • 优势:全球负极材料龙头,技术、产能、成本综合竞争力突出,硅基负极、钠电、固态电池技术储备领先。
  • 风险:短期行业周期下行,价格战与产能过剩压力并存,需关注新技术商业化节奏。

 

投资建议

 

  • 长期配置:受益于新能源技术迭代及全球化布局,建议关注硅基负极、快充材料量产进展及海外产能释放。
  • 短期谨慎:行业出清期,关注价格企稳信号及客户订单结构优化。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和洞察

乾行致远,匡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