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

 

  • 成立与定位:天岳先进成立于 2010 年,总部位于山东济南,是国内碳化硅(SiC)单晶衬底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2 年登陆科创板,2025 年启动赴港上市计划,控股股东为创始人宗艳民。
  • 行业地位
    • 全球市占率:2023 年导电型衬底市占率跃居全球第二(富士经济数据),仅次于科锐(Cree);
    • 技术资质:主导国家核高基、863 计划等重大项目,授权专利超 480 项,位列全球碳化硅专利前五,获评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二、核心业务

 

  1. 业务构成
    • 碳化硅衬底:占营收 90% 以上,涵盖 4-8 英寸导电型及半绝缘型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5G 通信等领域;
    • 技术布局:率先实现 8 英寸衬底量产,研发 12 英寸衬底技术,液相法长晶工艺行业领先。
  2. 竞争优势
    • 技术壁垒:突破大尺寸衬底制备难题,产品良率达国际先进水平,与英飞凌、博世等国际巨头签订长期供应协议;
    • 客户资源:绑定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厂商半数以上,国内客户覆盖比亚迪、斯达半导等新能源产业链企业;
    • 产能规模:上海临港智慧工厂投产,导电型衬底产能逐步释放,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三、财务与经营分析

 

  1. 业绩表现
    • 2023 年:营收 12.51 亿元(+199.9%),净亏损 0.46 亿元(同比收窄 74%),毛利率因产能爬坡承压;
    • 2024 年:营收 17.68 亿元(+41.4%),净利润 1.8 亿元(扭亏为盈),主要受益于导电型产品销量增长及成本优化;
    • 2025 年:拟赴港募资扩产 8 英寸及更大尺寸衬底,强化高端产能布局。
  2. 财务健康度
    • 现金流:2024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但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占比超 50%),应收账款管理需关注;
    • 研发投入:持续高投入,2023 年研发费用率超 20%,支撑技术迭代;
    • 资产结构:负债率约 30%,产能扩张依赖股权融资,短期偿债压力可控。

四、行业与竞争格局

 

  • 行业趋势
    • 新能源汽车:800V 高压平台普及推动 SiC 器件需求爆发,预计 2029 年汽车领域占 SiC 市场 73%(Yole 数据);
    • 风光储能: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对高效能器件需求增长;
    • 技术升级:8 英寸衬底成为降本关键,12 英寸技术突破加速行业洗牌。
  • 竞争环境
    • 国际竞争:科锐、意法半导体等海外厂商占据全球 70% 以上份额;
    • 国内格局:天岳先进与天科合达、三安光电等企业竞争,技术水平接近国际一线。

五、风险提示

 

  1. 客户集中度风险:前五大客户占比高,依赖比亚迪等头部企业,议价能力受限;
  2. 供应商依赖:关键原材料采购集中,可能受供应链波动影响;
  3. 技术迭代风险:8 英寸以上衬底量产进度不及预期,或面临国际厂商技术封锁;
  4. 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厂商扩产加速,可能导致价格战压缩毛利率。

六、未来展望

 

  • 增长动力
    • 新能源汽车:绑定主流车企,受益于碳化硅在电驱系统中的渗透率提升;
    • 产能扩张:8 英寸衬底产能释放及 12 英寸技术突破,巩固全球市占率;
    • 海外市场:与博世、英飞凌合作深化,加速 “出海” 布局。
  • 挑战
    • 国内碳化硅产业链成熟度不足,衬底与器件环节协同需加强;
    • 国际竞争加剧,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优势。

七、总结与建议

 

核心逻辑

 

  • 赛道稀缺性: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受益于能源革命与高端制造升级;
  • 技术先发优势:大尺寸衬底量产能力领先,绑定国际客户验证产品竞争力。

 

投资建议

 

  • 短期:业绩扭亏为盈,但高估值(当前市值约 270 亿元,动态市盈率约 150 倍)反映市场预期,需关注产能释放节奏;
  • 长期:碳化硅行业高景气度下,公司技术壁垒与产能布局具备长期价值,建议逢低配置,重点跟踪下游需求及海外订单进展。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和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