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1. 基本信息
    • 成立时间:1999 年,总部位于甘肃兰州,是全球炭素行业龙头企业,拥有抚顺炭素、成都炭素等十余家子公司,形成覆盖全国的产业布局。
    • 资质与荣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际先进炭素生产设备(如日本全自动压机、内串石墨化炉),产品涵盖石墨电极、炭砖、特种石墨等,多次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等荣誉。
  2. 业务布局
    • 传统主业:石墨电极(占营收 60% 以上),分为超高功率、高功率、普通功率电极,2024 年产能占全球 12%,国内市占率第一。
    • 新能源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 5 万吨 / 年),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2024 年营收 12 亿元(+40%);快充型负极材料能量密度达 360mAh/g,技术领先。
    • 核电与高端碳材料:核电用石墨市占率 50%,参与高温气冷堆、快堆项目;碳纤维预制体切入氢能储罐领域,2024 年订单 3 亿元,毛利率 45%。

二、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1. 全球龙头地位
    • 石墨电极:2024 年销量 18 万吨(+8%),超高功率电极占比 65%,海外收入占比 35%,受益于欧洲电炉钢绿色转型。
    • 核电材料:国内核电审批加速(2024 年新增装机需求),公司核电石墨营收 6.5 亿元(+18%),技术壁垒显著。
  2. 技术与产能壁垒
    • 研发投入:2024 年研发费用率 4.5%(+0.8pct),拥有石墨烯交联活性炭复合膜等专利,布局固态电池、氢能等前沿领域。
    • 产能优势:石墨电极年产能 40 万吨,负极材料产能持续扩张,支撑高端产品放量。

三、财务与经营状况

 

  1. 业绩表现
    • 营收增长:2024 年预计营收 152 亿元(+15%),新能源、核电业务贡献显著。
    • 利润承压:受下游钢铁需求疲软影响,石墨电极价格低位运行,2024 年净利润预降 51%-66% 至 1.43 亿 – 2.03 亿元,与前期预测(22 亿元)存在较大差距。
    • 现金流与负债:经营现金流稳健,资产负债率 48%(-3pct),财务风险可控。
  2. 短期挑战
    • 行业周期波动:电炉钢需求放缓导致石墨电极价格下跌,2024 年负极材料毛利率同比下降 2 个百分点至 28%。

四、行业趋势与增长空间

 

  1. 长期驱动因素
    • 新能源爆发:锂电池负极材料需求随电动车普及持续增长,公司快充技术适配市场趋势。
    • 核电与氢能:“十四五” 核电装机目标 5800 万千瓦,氢能储罐碳纤维需求或成新增长点。
    • 碳中和政策:电炉钢替代转炉钢(中国电炉钢占比 18%),提升石墨电极需求;碳配额交易贡献额外收益。
  2. 国产替代与国际化
    • 核电材料打破国外垄断,海外电极市场渗透率提升(2024 年出口占比 35%)。

五、风险与挑战

 

  1. 市场风险
    • 石墨电极价格周期性波动,锂电技术路线变更(如固态电池替代)可能影响负极材料需求。
  2. 成本压力
    • 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针状焦)、环保投入增加或压缩利润空间。
  3. 行业竞争
    • 新能源材料领域面临杉杉股份、贝特瑞等企业竞争,需持续技术迭代。

六、未来展望

 

  1. 短期策略
    • 优化产品结构,加速高毛利业务(核电、氢能)订单落地,对冲传统业务下滑。
  2. 长期潜力
    • 技术延伸:布局固态电池负极、氢能储罐材料,拓展高附加值市场;
    • 国际化扩张:依托 RCEP 政策,开拓东南亚、中东电炉钢及新能源市场。

七、总结

 

核心结论

 

  • 优势:全球炭素龙头地位稳固,新能源、核电领域技术储备深厚,产能扩张支撑长期增长。
  • 风险:短期受行业周期拖累,需关注钢铁需求回暖及新技术商业化进程。

 

投资建议

 

  • 短期:关注石墨电极价格反弹及核电订单进展,若 2025 年需求复苏,或催化估值修复;
  • 长期:受益于新能源与核电发展,建议跟踪氢能、固态电池技术突破,逢低布局。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和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