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
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0 年 1 月,是一家专注于建筑减隔震技术全套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 2019 年 3 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300767),并入选工信部首批 “小巨人” 企业名单,成为国家级制造业 “单项冠军” 。
震安科技业务涵盖建筑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结构分析设计,减隔震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检测、安装指导及更换,减隔震建筑监测,售后维护等全流程服务。其主要产品包括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弹性滑板支座、消能阻尼器等,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商业地产、重大市政工程、其他公共建筑、LNG 储罐、新建住宅和老旧建筑加固等抗震领域 。公司凭借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品牌优势,已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减隔震产品生产基地,在行业内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处于领先地位 。
二、财务分析
(一)营收与利润
从近三年财务数据来看,公司业绩波动明显。2022 – 2024 年期间,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 8.97 亿元,归母净利润 1.00 亿元 ,经营状况良好。但到 2023 年,营收降至 6.94 亿元,同比下降 22.65%,净利润更是亏损 4113 万元 ,业绩大幅下滑。进入 2024 年,经营困境仍在延续,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19 亿元,同比下降 41.07%,归母净利润亏损 5684.46 万元,同比下降 462.02% 。单季度数据上,2024 年第三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 9231 万元,同比下降 50.7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 2762 万元,同比下降 415.45% 。业绩下滑主要受市场需求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项目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导致营收和利润双双受挫。
(二)资产负债
资产结构上,以 2024 年三季度末数据为例,公司资产构成较为稳健。流动资产占比较高,货币资金为公司日常运营提供资金保障,应收账款反映了公司销售规模,但随着营收下滑,需关注账款回收情况,确保资金回笼顺畅。固定资产涵盖生产设备、厂房等,是公司持续生产的硬件基础。在负债方面,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合理水平,2024 年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为 39.47% ,显示公司偿债压力相对可控,具备一定债务融资空间 。不过,流动比率为 2.86,速动比率为 2.37 ,需关注短期偿债能力的稳定性,确保在经营波动时能及时应对短期债务。
(三)现金流
经营活动现金流层面,2024 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1.11 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情况优于净利润表现,可能得益于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优化业务收款流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司资金链稳定。投资活动现金流主要涉及公司对外投资、购置固定资产等,公司在技术研发、产能提升等方面有所投入,如对新生产设备的购置、研发中心建设等,以提升公司长期竞争力。筹资活动现金流受公司上市融资、分红等因素影响,上市后通过股权融资募集资金,后续也依据经营状况进行分红,回馈股东 。
三、行业竞争格局
(一)行业现状
建筑减隔震行业作为建筑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抗震防灾需求紧密相关。随着全球地震灾害频发,人们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建筑减隔震技术作为提升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有效手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国内,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建筑减隔震行业发展。2021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全国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特定项目应当采用隔震及减震技术,这使得建筑减隔震技术从地方推广上升到全国层面,有力推动了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
(二)竞争态势
在国内建筑减隔震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和技术水平差异较大。震安科技凭借多年技术研发积累、丰富项目经验以及良好品牌声誉,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是国内建筑减隔震行业龙头企业 。公司承接了众多国内重大标志性减隔震项目,截至 2021 年上半年,已累计完成 12000 栋建筑的减隔震设计 。然而,行业内也存在部分企业通过低价竞争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导致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同时,随着行业发展前景向好,吸引了一些新进入者,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与国际先进减隔震企业相比,震安科技在技术研发投入、国际市场份额、品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但在国内市场,凭借本土化服务优势、对国内政策法规和市场需求的熟悉程度,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
四、未来发展前景与风险
(一)前景机遇
政策利好持续推动,国家对建筑抗震安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后续有望出台更多细化政策和标准,进一步扩大建筑减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如在既有建筑改造、普通住宅建设等领域,为震安科技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开发新型减隔震产品,以满足市场对更高抗震性能、更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例如,研发新型隔震橡胶材料,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市场拓展上,震安科技在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长,对建筑抗震安全关注度提升,公司可凭借产品质量和技术优势,参与国际项目竞争,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
(二)风险挑战
市场需求波动风险较大,建筑减隔震行业需求与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发展、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因素密切相关。若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或政府投资减少,将直接影响建筑项目开工数量,进而减少对减隔震产品的需求,对震安科技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不容忽视,随着市场规模扩大,越来越多企业进入建筑减隔震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对手可能通过价格战、技术模仿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若震安科技不能持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品牌建设,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此外,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也需关注,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如钢材、橡胶等价格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供应链等因素影响较大。若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将增加公司生产成本,压缩利润空间,尽管公司可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调整产品价格等方式应对,但仍存在一定成本压力 。
五、估值分析
采用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估值方法对震安科技进行评估。从 PE 角度,由于公司 2023 – 2024 年处于亏损状态,传统 PE 估值方法参考价值有限。从 PB 角度,依据公司最新资产数据计算市净率,假设每股净资产为 5.75 元(以 2024 年三季度末数据为例),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 PB(假设为 2 倍),合理股价约为 11.5 元 。从市销率(PS)角度,以公司 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 3.19 亿元计算,假设全年营收为 4.5 亿元(预估),给予 2.5 倍 PS(参考同行业及公司发展预期),对应市值约为 11.25 亿元,公司总股本 2.76 亿股,对应股价约为 4.08 元 。综合考虑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技术实力、未来增长潜力以及当前行业竞争格局、风险因素等,若当前股价处于 8 – 15 元区间,或处于相对合理范围,但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判断等因素,谨慎评估是否进行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