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中间断断续续的吧,在今天读完了吴军老师《浪潮之巅》上册的内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很多,下面我简单的做个记录和大家分享。
从整体上看,这本书着眼于硅谷的发展,比较细致地介绍了硅谷一些知名IT企业的兴衰起伏。给我的感觉像是给每个企业写了一个传记,这貌似是一本讲述硅谷科技史的书。但是往深了去想,它又带给我很多除了历史知识之外的收获。
题外话:我为什么会读到这本书?
这应该是两年前的事了,我清楚地记得有一节课,系主任无意中提到了这本书的名字,而且大概提了一下书的内容。我本身就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这本书又在历史的基础上和我的专业做了融合,让我印象深刻。所以我记住了这本书的名字,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吧,就没有然后了 ?
下面直奔主题,记录一下让我感触很深的叙述和我的一些想法。
我打算从两个角度展开:
一、什么是浪潮,或者说是什么在推动着浪潮的前进?
二、一个公司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才有可能站在浪潮之巅?
从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力量,一个个企业的兴盛和衰落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时代大潮的影响。
到底是时代造就了企业还是企业引领的时代呢?我觉得用影视剧三国演义里刘备的一句话也许可以比较好地回答: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也!
首先从第一个角度切入,在我看来推动浪潮翻涌向前的也许是人类的需求,有了无穷无尽的需求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就比如当人们迫切的需要更加方便的远程交流的时候,电话出现了,以及这个时代的代表,AT&T公司。
书里面大概提到了这几个浪潮(可能不是很准确),机械革命浪潮【这作为一个背景被提及】、电子技术革命浪潮【IBM商化推广电子计算机】、全球信息化浪潮【个人计算机(英特尔和微软)和通信等移动设备】、互联网浪潮、云计算和云服务浪潮
每一个浪潮都会涌现一批非常有代表性的巨头企业,比如电子技术革命浪潮下的IBM、全球信息化浪潮下的苹果,微软和英特尔、互联网浪潮下的雅虎和谷歌等等。同时当浪潮交替的时候,就会有一批曾经十分耀眼的企业被新的浪潮击垮甚至是淹没。比如雅虎是确定互联网行业商业模式的公司,并且是主流免费门户网站的真正代表。但是当它对于互联网的使命完成的时候,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其次谈一下第二个角度,对于一个站在浪潮之巅的企业,有哪些要素是吴军老师想要表达的呢?
1、敏锐的判断和大胆的尝试。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想要很好地迎接甚至推动浪潮首先要找准浪潮,否则可能会力不从心。如果苹果当年没有敏锐地捕获到个人电脑浪潮即将来临,或者说即使已经知道了却没有果断出击,那么都不会有今天的苹果帝国。
2、把握技术核心和主营业务
我觉得一个大企业一定要在时代大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主营业务并且要注重技术,这样才能在潮起潮落中站得住脚。像微软牢牢地守住个人计算机领域和操作系统技术,英特尔的中央处理器,IBM死死守住在政府、军队和企事业部门的市场,甲骨文死守企业级软件服务市场等等。
一个公司不宜把自己的产品线拉的过长,要懂得根据时代情况来大胆取舍,要有核心技术和核心业务。比如雅虎公司后期因为没有在技术上进行突破所以被后来的谷歌搜索引擎打败,甚至当时很多人感觉雅虎像是一个媒体公司,这些时代印象也许注定了雅虎不会走的太远。
一些公司感觉什么都做了,但是又什么都没做好,雨露均沾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比如太阳公司被甲骨文收购之后,甲骨文的埃里森指出太阳应该停止那些毫无前途的项目。
3、关心盈利,随时调整商业模式
作为一个企业,盈利是一定要保证的,否则一定不会长久。所以必须找到可以让技术变现的商业模式,微软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比如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捆绑销售打败了网景,但是像太阳公司就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让Java语言变现的道路。
4、重视用户,重视需求
不管是做什么产品,都需要有人用,人们喜欢用才能体现出价值。如果过多的看重技术而忽视用户,也可能会导致失败。比如摩托罗拉看不起三星和诺基亚不重视技术而只在外形和功能上搞花架子的做法,但是最终却败在了这上面。时尚公司的典范苹果也告诉我们重视用户体验有多么重要。小米的雷军也曾提到他在零售行业看店的经历,这对以后小米手机的热销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5、企业凝聚力和管理者的才能
这无疑是天时地利人和中非常重要的“人和”了,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一定是需要人来参与的。作为企业的员工要有共同责任感,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公司的管理。拿破仑说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